《师者》

 
字体大小: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师者》第三期

【文章作者】:日照一中【发布日期】:2018-11-08 16:51 【查看次数】:

  教育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事业,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厚重文化正是在一代一代师生传承与创新中逐步形成的。日照一中有着近百年发展历史,一代代教师耕耘不辍,潜心教研、精心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学校的发展更加需要弘扬“爱国、奉献、奋斗、卓越”的优良传统,守正创新、实扬华,为培养“中国梦”所需之高质量人才做好奠基工程。本期《师者》选登了傅强校长在做政教处主任时期发表于日照一中《教研月报》(1996 年第一期 )的一篇探索班级管理的文章,也推出了高曰峰、安中华、周新华、杨秀等老师的教学探究新作,以俟启发之效。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傅 强

  班级是贯彻实施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最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成功是学校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从此意义而言,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那么,什么是目标管理呢?从理论上讲,目标是在活动之前观念的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活动结果,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确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来进行管理的方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最基本管理单位的组织者——班主任,应当重视班级目标管理,重视班级管理目标确立的意义,通过集思广益,确定好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有了比较科学明确的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全体同学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学生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了,班主任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学们的身心自然会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

  那么怎样确定班级管理的目标呢?

  第一,确定班级目标,要坚持与学校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学校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质性目标,是全校工作的根本。班级管理目标相对学校的实质性目标来说,是工具性目标。班级工具性目标的实现,最终是为学校实质性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如果背离学校的实质性目标去确立班级管理目标,那将是无目标之目标,班级工作就成为无的放矢了。因此,确定班级管理目标时,首先要清楚学校教育的中心目标是什么。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在其指导下确定好班级管理的目标。

  第二,确定班级目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想制定出比较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班级目标,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调查研究。这样就要求我们在确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认真地调查研究好班级的实际状况,诸如学生的学习情况、道德品质情况、纪律遵守情况、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另一方面也应当了解分析全校、全年级的各方面情况,明确本班在全校、全级所处的位置,找出班级的整体优势和不足,以便于确定好本班的管理目标。如果缺乏对班级情况全面认真、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那样制定的目标有可能不是太高太大,就是太低太小。目标制定得太高太大,学生就会感到可望不可及,对实现目标失去信心和勇气;而目标制定得过低过小,学生就会觉得轻而易举,难以调动积极性、主动性。这显然是不利于班级管理的,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的班级管理要尽可能地做到从实际出发,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切合实际的目标。

  第三,确定班级管理目标,要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时间性原则。一个班级的管理目标,相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来说是工具性目标,但对于一个三年制的具体班级来讲,班级在三年里的最终目标就是本班的实质性目标。这个最终目标通常都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可以称其为长期目标。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阶段性目标,在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中,逐步实现最终目标。

  这就存在着一个确定目标的时间结构问题。什么是确定目标的时间结构呢?

  确定目标的时间结构是指合理规划时间早晚的目标,科学理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然长期目标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结果,那么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实际上是为实现班级长期目标服务的。这样就要求班主任老师一方面在确定班级长期目标后,要及时确定中、短期目标;另一方面在确定中、短期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认真地分析其合理性及对长期目标实现的有利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保证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制定不同阶段目标时,要做好调查,认真分析,使目标恰到好处。比如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学校,他们的生活、学习习惯各不相同,这样新组成的班集体,基本上是无规无章、比较涣散的。这时的阶段性目标就可以以团结、有序、稳定的班集体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遵规守纪的教育。

  目标确定之后,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实施?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关键。目标是计划的核心。有了目标,班级工作才有的放矢。目标确定之后,班主任老师应组织全班同学分析研究本班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这样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才能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顺利实现各阶段的不同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要把握好计划的客观性、全面性、时间性和可控性。计划的客观性是指计划要反映客观的需要,符合客观实际。因为单凭个人经验、感情和信念而编制的计划是经不起客观检验的,也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可以说,一个计划的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或代表了它的完善性。计划的全面性是指计划对提出问题的解决程度。一个好的计划应全面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个计划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我们就认为这个计划是不全面的,那就很难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计划的时间性是指一个结构良好的计划,对其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应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计划的可控性是指计划应有强有力的调控保障措施。以上都是我们在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二,加强思想教育,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保障。在班级实施目标管理中,疏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俗话说“千法万法,思想不同白搭”。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接受新事物快,但又有其认识事物偏激、过于自信、遇事好冲动等明显不足。这样班主任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全班共同的奋斗目标上来。这样我们才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个人修身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教会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会关心他人的人。让学生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用集体主义把全班同学的思想统一起来,逐步达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共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维护班集体的利益,为班集体工作、为班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尽职尽责。

  第三,科学灵活的方式方法,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有力手段。科学灵活的方式方法,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采取科学端正的态度,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应该光明正大、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同时还应该团结兄弟班级,互帮互助、共同前进。

  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还可以利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分解班级目标,让学生将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目标链锁,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以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实行目标激励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立目标阶段,每个学生根据班集体的目标和个人情况制定个人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目标链锁。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完成个人目标,进而完成班集体的总目标。第三阶段是对达到的结果进行评定反馈,激励学生为完成更高的目标而奋斗。

  在应用目标激励法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方法很多,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班级管理有没有管理目标,有没有比较科学的管理目标,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把我校建成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愿我们的班级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并逐渐实现之。

 

深入研读新课标 积极应对新变化

语文教研室 高月峰

  2017 年12 月,搜狐上一篇文章传得很火。文章的题目很长,叫做《孩子再不阅读,高考连卷子都做不完!温儒敏剧透教育改革新动向: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升学要吃大亏》。温儒敏是语文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编,他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 字,现在是9000 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 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教改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这番话也代表了当下高层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

  针对目前有的家长不重视阅读的情况,文章断言:”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因为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了!阅读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这说法危言耸听吗?

  我认为不是危言耸听,它仅仅是从试题的角度呈现了新一轮课改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教育,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教育越来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的岐路上越走越远,尽管几经治理,但愈演愈烈。应试教育的观念、力量、手段目前依然在全社会大行其道,从小升初、初升高到大学入学考试,学校、家长、学生唯考试是瞻,这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扭曲了教育的本来面目,甚至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共同体。

  面对这一困境,本次改革从考试入手,以考试倒逼课程改革。据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介绍,“目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 年时间,经过了10 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考试如何改革呢?据介绍,中考高考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降低学生平时学习负担,摒弃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九年义务教育畸形掐尖的严重现象,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年龄阶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环境,逐渐修补早已破坏深重的国家教育生态。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的决心和实施的力度,深刻认识课改的重大意义,积极适应变化,努力走在改革的前沿。

  首先,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理解课程改革,理解学科教学。《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 版)》指出,普通高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也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就沉淀在汉语言文字中,保存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历史记载中。一个人只要积累了一定量的文化典籍,民族文化就会逐渐内化在他的心中。我们不能不说,古人在这方面深得其法。汉代已降,儒家经典大行其道,特别是元代以来,《四书》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出题用书,成为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深深地植入读书人的心中,对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语文新课标修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重点之一。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提高了学习要求,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 篇( 首) 增加到72 篇( 首);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

  其次,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发展、自超越、自升华的过程。

  由这一核心素养的元概念出发,语文核心素养非常重视学生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 例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发展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 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发展,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实践即听说读写,主要是读和写,阅读又是最主要的活动。必须把学生放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动手动脑,去读去记去写去思考。目前,学生的阅读呈现浅表化、碎片化、庸俗化、功利化倾向,追逐时尚话题,喜欢短平快的文章,很难拓展思维,深入思考。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新课标专门规定了一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且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必修阶段安排1 学分,18 课时,要求安排在两个学期,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为了真正落实好这项工作,课标编定者可谓煞费苦心,不厌其烦地做了一些细致的规定: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自己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任务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这方面也规定得很细: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再次,重视学业质量水平,以此指导调整教学。学业质量是新加的内容,课标编制者认为,“学业质量水平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准则,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表现标准,可以作为国家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依据,作为全面考评学校或学生的指标之一。标准驱动的教育改革在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所以,学业质量水平与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密切相关。语文学科的学业质量非常重视学习的个性化、情景化,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中,就着重强调具体情境和典型任务,“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命题要“以情境任务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将来的高考怎么考,我们可以从课标征求意见版的样题中一窥端倪。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者选了老舍、郑振铎和都德的同名小说《最后一课》,三篇大约5200字,命了四个题。题一为:假设三篇文章中的老师齐聚演播厅,你作为主持人对他们进行集体访谈。请列出访谈提纲。题二为:三篇文章都写了“最后一课的情景”,有许多描写学生或老师的文字。请你比较这三篇作品,指出哪些描写令你难以忘怀?并简要阐述这些描写令你难忘的理由。题目三:这三篇作品有小说,也有散文,请运用你所学知识,对这三篇作品的文学样式作出初步判断,并阐述你判断的理由。题目四:第一篇《最后一课》选自《四世同堂》,本文中瑞宣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在《四世同堂》中,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请叙述相关情节。

  这四个题目,典型地反映出在具体情境中考察学生的命题思路。第一题设置了一个节目访谈的情景,要求列出访谈提纲;访谈提纲怎么写?涉及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经验、对节目的理解与把握,首先需要读懂作品,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历史背景,然后确定访谈的主题或访谈目的,再需要考虑人物有哪些异同之处设计哪些问题,问题怎么呈现,呈现的先后顺序等等。第二题考查个人的阅读体验,第三题考查对文学体裁的理解,第四题由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概括,扩展到课外阅读。

  这些题非常灵活地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如何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考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思辨能力。这种考查方式,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真实能力,在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很普遍。例如2017 年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等专业的自主招生面试题,先提供了几则与清华大学有关的材料,“清华大学博士生、国际学生实行申请审核制” “清华大学生物教授颜宁前往普林斯顿就职”“杨振宁、姚期智先生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会游泳才能从清华毕业”等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然后要求学生针对不限于提供材料的热点新闻展开阐述,包括判断社会各界的舆论看法、如何向亲友介绍等多个层面。考查了如何从阅读材料的海量信息中抓取有用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判断、表达的能力,亦能体现出考生的价值倾向。

  总之,高考的目标是实现从“招分”向“招人”的转变,只有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才会适应新的高考。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要积极转变观念,深刻理解新课改内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实现教育的变革。

 

关于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思考

历史教研室 安仲华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随之发生变化。班主任作为班级主要管理者、教育者的内涵不断丰富。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育实践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成长 角色定位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过这样的阐释:“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随之发生变化,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教育者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是教育实践的要求和必然趋势。班主任应该如何应对新形势的发展,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呢?

  一、做班级管理的用心人

  班级管理是“走心”的教育管理。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才能真正管理好班级,发自真心的爱教育才能当好班主任。在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班级管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明确目标, 真抓实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尊重个性;要注重养成教育、责任教育、自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用心做事,事无巨细。这么多年来我基本上过着“朝六晚十”的班主任生活, 对学生进行耐心、细心、用心的教育, 努力做到“从管理中来、从评价中来、从活动中来、从文化熏陶中来。”

  二、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定好自己的位置。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认识学生,立在什么样的位置管理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学生,这很重要。从学业层面来讲,班主任是学生的授业解惑者,是知识上的导师;从生活方面来讲,班主任是学生思想的掌舵引领者,是人生观的导师。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相对较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注意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一个善意的提醒,一次用心的倾听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下这样一条座右铭:“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阶梯”,引导和影响更多的学生走上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做学生发展关键点的摆渡人

  学生在高中前的学习生活中大都已经养成了习惯性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受这些习惯的制约,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太好改变,但也不是不可改变。俗话说“借引子发面,借事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注意抓住学生发展的几个关键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 抓好每个学期的起始点。如高二开学初选课分班时,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充满新鲜感,对自己的学业目标进行重新规划和界定,也往往充满信心。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个“一心向善”的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谈话,给予鼓励、帮助明确目标、规范行为、修正学习方法。

  2. 抓好学生的兴奋点。高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兴奋。如在学校运动会、元旦晚会等活动节点,就要及时引导,规范行为;加大管理力度,从活动中挖掘积极向上的教育素材,使学生对高中生活有新的体验和感悟,促成新的学习动力。

  3. 抓住学生的情感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加强班级管理的前提。我就靠日常的点滴小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放学了,我会提醒学生路上注意安全;特殊天气,我会嘱咐学生注意增减衣物;学生生病时,我会象父母一样关注,第一时间将体温计递给学生;学生请假回家的时候,我会多打几遍电话问问情况。

  四、做学生迷茫时的贴心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读懂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应该出现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无私的支持和理解,使学生心灵得到抚慰。对于学生而言,爱的表现要更加直接一些。比如学生生病时,教师的关心话语;学生考试失利后,教师的及时鼓励;学生表现好时,教师的真诚夸赞;学生犯错时,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心情低落时,教师的真诚倾听……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表现在对他们赋予更多的关心、耐心和尊重,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很多高中生心智并不成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碰到挫折时,困惑甚至脆弱的心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此时就需要班主任去发现那些外显或者内敛的困惑者,和他们一起谈谈话,聊聊天,看看星空,想想未来,用不了多少时间学生的迷茫就会烟消云散了。学生的问题有所缓和之后,我会隔一段时间,再跟学生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交流。本着尊重和爱护的原则,找到与学生交流的突破点,做好学生心理的阅读者和贴心人,就会在师生之间搭起友爱的桥梁。

  五、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人

  记得当年我和初中部的学生们一起观看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讲述了马修老师和一群学生的故事。马修老师被调到一所汇集了各种问题学生的学校里,教育难度可想而知。这些学生给老师出了不少难题,但是马修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纯真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他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欣赏学生,用自己的音乐打动学生。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从内心到外表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当学期结束马修老师离开的时候,孩子们的美妙歌声从窗外传来,一架架签了名字的纸飞机在天空飞舞。学生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教育的伟大就在这里,至今这个故事仍深深的打动着我。若干年后初中部师生聚会时,大家仍能记起这部电影,可见这个故事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仍然需要不断的赏识和鼓励,仍然需要“陪伴”。作为班主任,就要及时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取得了学生们的信赖之后,班主任在哪儿,哪儿就是学生心目中最安全、最安静、最想学习的地方。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做,我都一直跟紧、跟住。跟班的时候也不是简单地看管学生,在尊重、理解和赏识的基础上,我会和学生交流和互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一直信奉“陪伴学生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高质量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教育。”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任务繁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更好地把班主任角色定位好,把班主任角色“扮演好”,才能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我想,只要捧着一颗心来,多想想办法,一定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也一定能够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1 月

  2. 李镇西《李镇西班级管理日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年9 月

  3. 黄长荣《班级管理典型案例》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年5 月

  4. 王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8 月

  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年6 月

  6.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1991 年5 月

 

立足美术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教研室 周新华

  作为一名高中的美术教师,时时会发现生活中诸多的闪光之处,如每一次授业解惑后的欣慰与释然,如看到学生进步时的喜悦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在充实着我的心灵,激荡着我为人师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立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这是值得美术教师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努力在课堂中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培育

  1.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美术教育是一种对人审美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多年前,我曾执教过一节高三基本能力美术专题复习课,课题为《中国书法艺术》,为了上好课,我提前几周遍查手头所有书法资料,研究学情,虚心向专家教师请教,每晚备课本置于床头案边,心中默记数遍,让教学思路和环节在心中不断过电影,并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上课时密切联系生活,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为发展线索顺序铺开,在学生情绪渐入佳境时,以“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重点鉴赏,此时背景音乐优美婉转,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在作品的点画流美中,深深折服于书法之美,学生探究充分,气氛活跃;继而突然音乐沉郁悲壮,大屏幕展示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字里行间跃动着书法家的血泪与悲怆之情,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又压抑沉重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仿佛掉了一根针都能听得见,在书法中不仅感受颜真卿的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背后的爱国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最后又以“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来鉴赏,先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请学生激情、豪迈的朗诵出来,然后让学生在此帖中感受苏轼被贬黄州后在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此帖通篇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苏轼将情感的波动,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最后全篇以“哭涂穷”三个字猛然放大,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之后戛然而止,以此造成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心理反差,促使学生思索感悟,我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打开视听感官,全方位体验感受,升华对生命和艺术的体验,努力让学生们体验深刻,学有所获。

  本学期给高二上美术鉴赏课《西方现实主义绘画赏析》,重点鉴赏美国乡土画家怀斯的代表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描绘了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少女趴在灰黄色的草地上,背对观众,扭着身子仰望远处的教堂,画面天空只占五分之一,草地占据五分之四的面积。我讲美术鉴赏不是“1+1=2”,可能=3 或=5,感受无对错,同学们见仁见智,欢迎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同学们踊跃发言,班长从构图角度谈了独特感受,有同学看出少女的体弱和姿势的艰难,有同学说猛一看以为是小清新的唯美画面,但细看之后感受到了画面给人的孤寂、空旷之感,更有同学看到做画时间是1948 年,便从二战角度、心理创伤等层面做了独特阐释。每个学生发言后都掌声雷动,我给发言的学生们点了个大大的赞!最后我提了几个问题:1、面积对比,如果画家把地平线位置降低,观众的心理感受是否会有不同?大面积草地上不是一个女孩,而是一群女孩,画面的孤寂空旷感是否削弱? 2. 我周末领孩子去植物园玩时,手放在干草上时,感觉扎手,这个女孩趴在草地上时手撑着衰草地,是否舒服?最后我穿插了一段文字介绍,学生这才知道了这位女孩原来患病在身却身残志坚,不放弃梦想,再回看这件作品,学生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内心都有所触动,紧接着我联系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的讯息,告诉学生们:一个人身体可以有残疾,但心理不能残疾,无论生活如何艰难,也要记得仰望星空,永不放弃!学生们掌声响起……

  高一的美术模块课更侧重对“创意实践”、“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育,我校美术教研室老师们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模块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规范的教学体系,具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特色课堂设计。我在国画花鸟模块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让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动手,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丰富多彩的课堂作业,能够更深的理解传统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底蕴,获得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2. 在特色活动中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我校“艺苑奇葩”艺术社团和每年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精心指导并队学生活动成果及时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和实践,从而使学生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美术课堂应进一步向社会延伸,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等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多重美术教育环境。

  3. 在书画大赛等活动中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绘画大赛需要师生做好主题推敲、酝酿构思、草图分析、绘制正稿等各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实践、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学生们勇于实践、奋勇争先,多次获得全省、

  全市书画大赛一、二等奖。每一次比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比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比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提高了美术核心素养。

  二、在专业生辅导中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培育

  (一)在专业生辅导中特别重视正确的观察和思维方法的培养,然后才是画法指导。也就是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过程。学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在教学中我经常用“纪昌学射箭”“卖油翁”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学画要下苦功夫,不能老想走捷径。现在全国美术名校招生改革力度加大,更侧重对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测试,单一的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高考,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转化大师经典作品、提升学生综合美术素养显得尤为迫切。我注意引导学生开阔眼界,打开视野,博采众长,学习素描和色彩大师的经典之作,“取法乎上”,

精心挑选出美术史上适合学生学习的艺术大师名单和作品书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大师作品进行研习,多做临摹,勤于总结。让学生们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进,看得更远,走得更长。

  (二)美术训练特别重视教师示范画的引领作用,教师的示范画如何“有效示范”?需要教师提前精心备课,归纳要点,理清思路,熟练技法。我通常会提前多画几张熟熟手,备备课,等到正式给学生示范时,便会成竹在胸,下笔准确直接,让学生看明白,听清楚,少走弯路。

  (三)教师热爱美术,勤奋画画,行为示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在我教过的学生中,2006 届学生张蒙在考上中央美院之后曾说过:“当年您领我们户外写生时,天气炎热,休息时我们都在树荫下凉快,您却在烈日下画一辆拖拉机,汗湿衣服还不肯休息,让我很受震撼”,之后他更加勤奋用功,终于如愿考入中央美院油画专业,现就读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三、提升美术专业素养,我画“千米长卷”

  (一)齐白石有句名言:“不教一日闲过”。在教学之余,我尝试创作千米长卷,用美术形象表达思想、记录灵感的火花、力求生动的表现身边生活。从2008 年8 月开始,我以记视觉日记、手稿、草图的长卷形式来表达我的感受和生活体验,至今累积已有50 余卷,每卷35 米左右,画面总长接近2000 米。

  (二)创作原则:

  1. 材料不限。为了明确的画面目标,选择相应的绘画材料,像木炭条、色粉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国画材料,不一而足,都可以选用。一切以表达绘画感受为出发点。

  2. 开启想象的大门。以默写的形式切入,有感而发,在眼、心、手之间架起一座桥,直抒胸臆。

  3. 画面形式不拘一格,或写实、或写意、或幽默夸张,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4. 就地取材,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唐代诗人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在从事绘画的人眼中,都应该形成丰富的“画面感”,以此展现一种心境和气氛。“夫画者,从于心也”,目之所及、每动于心,“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辄以笔墨出之。我创作的千米长卷曾在学校综合楼广场展出,在全市美术教学观摩会上受到好评。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全方面的塑造和提升,引导学生以美术作为入口,来窥探人类文化艺术的高山幽谷,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形成开放的胸襟和高远的眼光,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以后即使不搞美术专业,但全面的美术素养会使他在感受、尝试、学习新东西时游刃有余,好的东西是贯通的,有根的植物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为人师者,责任大于天。在担当责任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生命得以升华,人生得以圆满。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生活吧!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终生为之求索的学问。美术教育应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时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傅强校长的报告精神,在课堂教学等方面落实美术核心素养培育,下好“绣花功夫”,取长补短,虚心学习,勤于实践,注重研究,努力将各方面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

 

科技创新 伴随师生成长

综合实践与科技创新教研室 杨秀

  2008 年,我第一次参加科技辅导员培训,犹如醍醐灌顶,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科学探究这几个关键词成了日后我教学工作中一大部分的概括,从2008 年日照一中的初中部开始走出第一步,蓦然回首,竟然已经整整十年了……

  最初,科技创新这个概念打动我,是因为她对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方面的普及性。此前的课余时间,我一直在带学生的信息学奥赛辅导,这是一项只对极少数学生适合的兴趣特长,每年看着十几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在联赛中拼搏,也只有几个能拿到一等奖,有的甚至坚持到高三也没能取得理想成绩,我总是很揪心,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们。所以,当接触到“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的创新教育理念时,感觉这是一项可以在所有学生中普及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将是一条新的长远的道路,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建设日照一中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的规划方案,很快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于是我决定:我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带领我教的所有学生们搞创新!

  科技创新与发明活动的开展,以着力推动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为首要目标,以培养探究型学生、创设探究型课程、造就探究型教师为科技创新教育的三大渠道,注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多维实践为载体,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创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我进行了科技创新发明教育的校本课程研发。从初中部开始,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整合,把创新教育引入常规教学,头脑风暴点燃了每个学生的创新热情。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日照一中科学素养系列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组织指导学生成立了日照一中科技创新社团,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和老师在科技创新社团中互动、交流、探究、体验,共同成长。

  在高考决定命运的基础教育环境中,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阶段,困难可想而知。回想起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创新实践活动——日照一中第一届纸飞机模型比赛,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2009 年日照一中秋季运动会,期间举办了首届纸飞机模型制作放飞比赛。这是我开设《日照一中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后,发起的第一项全校规模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尽管之前想过一定会有很多困难,但到实践组织实施时,仍然是感到了出乎意料的压力。虽然学校领导都支持搞这项活动,但实际操作的活只能我自己做。先是拟稿子写通知,印好了再到各个级部班级去发。总算在国庆放假前把通知发了下去,却完全没有想到有很多通知根本没到班里,学生一无所知,这是后来才知道的情况,至于原因,不得而知。等假期结束,全校就只有不超过10 个班报上了名单,一问,说是不知道有这个活动,没办法再去印通知,每个教学楼贴一份,再挨个催促各个年级各个班级……

  这样,一直折腾到运动会前一天,规程做好,去印出来,装订好。请示领导,借器材,找志愿学生……一直到比赛这天。一开始就比较乱,人又少,事又多,先进行高三组的比赛,高三所有参赛学生一下涌过来,加上很多没报名的班级,事先找的志愿学生没几个到位的,点录、发纸、计时、吹哨、裁判、记录……人根本不够用的,现场那叫一个乱,整整一上午才完成了一半的赛程。中午我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眼睛直接睁不开,一动都不想动,可是下午还有比赛,比赛还要照常进行,我没有选择,下午一点半之前赶到了赛场,一看傻了眼:上午的志愿服务的同学只有马力来了,其他都回家了,让他们从班里找走读生代替,结果一个也没找!临时抓了几个学生的差,可想而知,下午更是艰苦。

  在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的支持,活动越做越顺,越做越好。虽然辛苦,但有了学生的热情回应,看着他们的奇思妙想不断冒出来是一种幸福。

  在开展科普教育的过程中,我重视有创意、设计巧妙的动手实践活动。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张,又面临高考的压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挤出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动手实践活动,一直是我努力探寻的问题。在不断的尝试中慢慢开发出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以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创新空间大等优点,在学生中广泛实施,并被推广到其他学校。例如,目前已经开展成熟的“纸”上谈兵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包括“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科普讲座活动、答题卡的无限创意、“载出奇迹”纸桥承重设计比赛、鸡蛋撞地球大赛、纸模轨道设计比赛等六项子活动。2015 年又开始自主开发了《募木主题系列实践活动》,从科学、创新、节能环保、探究的理念。这些活动,在我的引导下,由科技创新社团的学生自发组织实施,从定方案发通知,到报名、分组、确定裁判员、拟定印发比赛规程,然后有条不紊地组织比赛、记录成绩、评判结果,非常成功地举办了一次次比较复杂的全校范围的比赛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更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2009 年开始,我和首批搞科技创新的学生们迎来了第一次展示的舞台:在2009 年第24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们包揽了日照市高中组的所有一等奖和省级参赛名额,在省级决赛中,2008 级王昊杨、刘昕明两位同学夺取两块金牌,另有4 名同学取得两块银牌的成绩,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25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一次包揽了日照市高中组的所有一等奖和省级参赛名额,在省赛区决赛中取得一金一银两铜的优异成绩,学校继续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其中王昊杨同学作品进入全省前8 名,在全国决赛中取得一块铜牌。第26 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一次包揽了日照市高中组的所有一等奖和省级参赛名额,同时取得全市初中组4 个一等奖中的两个,在省赛区决赛中最终取得两块金牌、四块银牌、一块铜牌的优异成绩,学校再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我校首次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来千慧同学就入围全国的资格审查复选;在日照市首届发明竞赛活动中,我校孙筑华同学获得高中组唯一一个一等奖,高中组共计11件获奖作品我校就占9 件;初中组全市共33 名获奖作品中我校就占了27 件,符合条件的同学创意作品中已经申请个人专利30 项。直到现在,日照一中的科技创新活动无论在日照市还是在山东省,都占居领先地位,近三年,我们每年在科技创新的各个比赛活动中取得的全国一等奖都有几十个,在最权威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一直保持绝对的优势。

  自此,日照一中科技创新活动成为一道越来越靓丽的风景:从最初大礼堂千人讲座到后来各班分模块固定课时上课,尝试各种办法,克服种种困难,逐步形成了常规化的科技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教育成果也越来越突出,从本市到本省,再到全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教育邀请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我跟学生们在这些平台上挥洒创意,展示分享,在互动中不断提升着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水平,我们共同成长起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师者》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