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一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文章作者】:技术与创新教研室【发布日期】:2022-04-12 11:42 【查看次数】:

日照一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教育部有关劳动教育要求,引导学校、教师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劳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简称《省意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导手册,帮助教师顺利开课。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原则,以构建日照一中劳动教育体系为核心,以增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4.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促进知行合一。

2.遵循教育规律,凸显多元融合。

3.强调身心参与,注重首脑并用。

4.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学校特色。

三、主要内容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科,能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推合作能力。

3.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要深刻领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前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学生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的参与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四、课程实施

1.劳动教育,质量第一。

要提高劳动教育活动的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劳动准备。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备好课、准备好劳动工具、提前熟悉劳动场景;

(2)劳动计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前要明确本次劳动的目标、要求、步骤。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要把劳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

(3)劳动过程:学校要保障学生参与劳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杜绝说嘴子、摆样子、花架子、一阵子现象。劳动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而恰当的指导。

(4)劳动结果:每次劳动教育要对照劳动目标总结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贯穿劳动全过程。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同学、家长或学生自己。

    2.开发利用好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土壤,好的课程离不开丰富而优质的课程资源。

(1)广开思路。学校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校际间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基地、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及各种名胜古迹等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保障课程实施。

(2)精选匹配。学校、教师要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充分调研,精选合适的课程资源,让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让课程资源与学生相匹配,并逐步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

    3.合理安排劳动教育的时间。学校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程。设立劳动周,可以安排在寒暑假时间,开展校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

4.最大程度的消除劳动中的安全隐患。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奉献分散机制,参加劳动教育

(2)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劳动教育并重过的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教育活动风险,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合规操作,科学规范。

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性指标:比如参与劳动的态度、时间、效率、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等。

(2)学生取得的劳动结果性评价:比如:习得的劳动技能、产生的劳动作品、形成的劳动观念或劳动习惯等。

上一篇:日照一中劳动周活动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